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
7.2.3 碳減排管理流程

2024年已生效碳管理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規劃流程:

本校2050年碳中和目標規劃:透過碳盤查掌握碳排放量/碳足跡,利用植樹、使用再生能源等方式所累積的減碳量相互抵換,使大氣的碳排放量維持現狀、無增無減,達成「碳中和」的狀態。

規劃期程:2022年承諾碳中和 - 2027年建構並完成碳盤查 - 2030年達成50%碳減量 - 2050年達成100%碳中和,並對應我國淨零排放四大轉型:能源轉型、產業轉型、生活轉型、社會轉型。

一、本校永續校園的相對轉型策略:

能源轉型:

(1)積極發展再生能源。本校已於正心樓、誠愛樓裝設太陽光屋頂發電設備,目前電能以自用為主。未來可進一步規劃發展更多再生能源。

(2)本校使用柴油緊急發電機,除噪音污染外,亦造成碳排、惡臭等污染環境,可逐步汰換為燃氣發電機組或儲能蓄電池型式,一來可減少碳排放,二來可確保用電穩定性。

產業轉型:

(1)學校使用數位化教學,減少廢棄物產生,並使用低碳能源,例如熱泵或氫能鍋爐。

(2)盤點重大耗能設備,編列優化及汰換為高效能設備經費,逐步提升能源效率並降低碳排。

生活轉型:

(1)校內發展零浪費低碳飲食,循環利用校園資源。

(2)鼓勵低碳運輸工具,減少不必要的移動。

社會轉型:

(1)教職員生提供永續環境的教育,並實踐日常生活節能減碳。

(2)將永續環境議題帶入社區,落實公正轉型及公民參與

二、校園碳減量規劃:

(1)節約能源

淨零碳排首重為節能,主要為 「建築物」的更新與改善,以及「生活實踐」的面向,達到降低能源需求與提升能源效率。

本校110落成之誠愛樓已取得合格級綠建築標章,設置雨水貯留利用系統或生活雜排水回收再利用系統,並採用100% 節能燈具及變頻節能冷氣設施。

學校需盤點重大耗能設備,並能優化、高效設備汰換,完整建立能源管理PDCA循環。未來新建大樓或改善實驗室,採用一級能效設備。

正心樓室內照明燈具已全面更換LED 節能燈具,未來其餘大樓可全面汰換節能燈具,並可採用反光裝置,加強日光效果。

生活實踐:可細分為「飲食」、「用水」、「廢棄物」及「交通」等四大方向。

1.飲食:強調由生產、運輸、消費及食物浪費等層面實踐校園低碳飲食。

2.用水:倡導節約用水,並增加水資源回收、再利用和管理的校園實踐。

3.廢棄物:減少廢棄物量、改善廢物管理政策。

4.交通:為主要的碳排行為,鼓勵騎乘綠能交通工具及步行,停車場提供更多電動車充電樁車位。

 

(2)再生能源

立法院院會已三讀通過「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」,增訂建築物之新建、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者,除有受光條件不足或其他可免除情形外,起造人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。

屋頂裝設太陽能板是可行且必要的創能工程,本校已於正心樓、誠愛樓裝設太陽光屋頂發電設備,發電共505KW,建構多元再生能源,目前2024年發電量每月約41,975度,相當於設了0.8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的吸碳量,並具遮陽隔熱、防水等附加價值。未來可發展更多再生能源。

使用柴油緊急發電機,除噪音污染外,亦造成碳排、惡臭等污染環境,可逐步汰換為燃氣發電機組或儲能蓄電池型式,一來可減少碳排放,二來可確保用電穩定性。

(3)循環經濟

「租用代替購買」的循環經濟模式,本校印表機已全面租用為主,降低汰換機器成本。部分傳統燈具耗能大,使用時數不多,例如戶外活動場地的大型燈光等,亦可「租用燈光服務」,以取代購買燈具。未來可以考慮和廠商共同設計循環經濟,例如租用家具及交通工具等。

本校單位閒置財物可於學校網頁公告,申請移轉需求單位續用,以期循環再利用。

(4)低碳技術研發

可盤點校內教師在淨零碳排領域的研發能量,以學校的力量予以協助,針對再生能源有效生產使用、智慧節能方案及回收與環保做法,可更進一步研究。

申請碳抵換項目兌換,如苗栗樹林校地可兌換碳權。

(5)淨零永續教育

大學的主要任務是教育,可於通識教育、專業學習規劃永續相關課程與活動,讓學生獲得永續環境的知識與素養,促進行為的改變,養成節能減碳的良好習慣,讓學生進入社會後,持續力行永續環境的行動。

三、本校已啟動碳盤查作業

碳盤查作業依據ISO 14064-1:2018溫室氣體盤查標準,本校訂定2022年為基準年,並完成該年度碳盤查作業。依據類別分類,主要排放來源如下:

類別1:直接溫室氣體排放 557.2963 tCO₂e (占2.84%)

類別2:外購電力產生之間接排放 9,992.7382 tCO₂e (占51.00%)

類別4:固體與液體廢棄物處置所產生之間接排放 8,983.1850 tCO₂e (占45.85%)

其中類別2與類別4為主要排放來源,因此未來將持續以「節能減碳」與「源頭減量」為核心策略,優化用電效率並降低廢棄物產生量,以有效減少碳排放。

預計於2025年完成2023至2024年度之碳盤查作業,並於2026年前取得第三方查證認可,持續精進碳管理制度,邁向校園淨零永續願景。

 

資料同步公開於本校永續發展推動中心碳中和規劃報告:https://sdgs.csmu.edu.tw/var/file/42/1042/img/2192/773080043.pdf

本校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報告書:https://sdgs.csmu.edu.tw/var/file/42/1042/img/2192/849136052.pdf

瀏覽數: